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有哪些分类?
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常见分类方式如下:
按设备配置划分
- 会议室会议系统:将会议地点设置在专用会议室,配备专用高质量硬件(如专业摄像头、麦克风、视频会议终端 )、软件,以及大屏幕显示器、音响系统。通常使用专用宽带通信信道,视频通信质量接近广播级,画面清晰、色彩还原度高、音频效果好。适用于有固定地点和时间的大型会议,如企业年度总结大会、政府部门重要政策研讨会等。
- 桌面会议系统:把视音频编解码器和通信接口集成到个人计算机(PC )中,借助公共通信网络进行通信。参会者利用桌面终端随时参加远程会议,设备价格相对较低,但视频质量在专业级以下。适合小型讨论会议、日常工作沟通等场景,方便个人随时发起或参与会议。
按计算机设备划分
- 电视会议系统:以电视系统为基础,主要传送视音频信号,也可用传真机、资料摄像机等辅助设备传送会议文件。电视会议终端一般安装在专用会议室,用于大型会议。例如,一些大型企业进行远程商务谈判、跨国公司召开全球部门会议时会采用。
- 计算机会议系统:以计算机为终端,能对会议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,与会者交互性强,可实现应用程序和工作空间共享。可细分为异步会议和同步会议 :
- 异步会议:会议用户不必同时处于激活状态,通过公告板、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通信交流,参会者可在自己方便的时间查看和回复会议相关内容。适用于不需要实时互动、信息交流相对松散的场景,如一些项目的阶段性汇报、意见征集等。
- 同步会议:所有用户同时处于激活状态,利用实时的视频、音频或数据消息进行交流,如同面对面实时沟通。常用于需要即时讨论、决策的场景,如紧急项目讨论、在线培训实时答疑等。
按信息流类型划分
- 音频图形会议系统:主要依靠语音进行多方交流,通过传真机等通信设备传送图形文件,是早期的会议系统形式。在网络技术不发达时期应用较多,如今较少单独使用。
- 视频会议系统:运用数字视频压缩技术,在会议中使用视频信息流,也被称为视听会议,能让参会者看到彼此的动态画面,实现更直观的交流。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会议系统类型,适用于各类需要远程面对面沟通的场景。
- 数据会议系统:借助计算机系统在窄带宽通信网络上交换数据信息,会议可采用同步或异步形式。在会议终端上运行用户数据应用程序,主要用于数据的传输、共享和协作,如软件项目的代码审查会议、数据分析结果讨论会议等。
按使用环境和功能特点划分
- 商务型视频会议系统:对系统要求相对简单,主要服务商务活动,注重性价比,一般电视会议终端就能满足业务需求。适用于商务洽谈、客户沟通、内部工作汇报等常见商务场景。
- 特殊环境下的视频会议系统:为满足生产调度、军事指挥等特殊群体需求而设计,兼具教学系统的复杂需求(如多类型资料展示、互动功能 )和会议系统的宏大场面(支持多人同时参会、高稳定性 )。例如,工厂生产车间的实时调度会议、军队作战指挥会议等。
- 教学型视频会议系统:旨在满足教师教学要求,方便教师自如开展教学活动。要适应不同学科教师、不同教学习惯,提供讲演平台和便捷交互功能,让师生交流如同面对面。常用于远程教育、在线培训课程、学术讲座等教学场景。
- 会议型双向视频会议系统:主要针对政府和行业的行政会议,特点是场面较大,会议内容相对单一,通常是传达政策、汇报工作等。比如政府部门的政策宣讲会议、行业协会的年度工作会议等 。
按技术类别划分
- 模拟会议系统:声音以模拟信号传输,价格相对适中,但在系统集成和附加功能方面受限,如难以实现高清视频传输、复杂的会议管理功能等,目前应用逐渐减少。
- 数字会议系统:内建数字式信号处理芯片,具有音质清晰、功能广泛、易于与控制系统集成等优势,是目前会议系统的主流类型。支持高清音视频传输、智能会议控制、多方互动等功能。
按信号传输方式划分
- 有线会议系统:通过物理线缆(如网线、HDMI线、音频线 )传输信号,信号传输稳定、抗干扰能力强,但布线较为繁琐,灵活性相对不足,常用于固定会议室的会议系统搭建。
- 无线会议系统:利用无线信号(如Wi - Fi、蓝牙 )传输,摆脱线缆束缚,安装便捷,使用灵活,方便参会者自由移动。但可能受无线信号干扰影响稳定性,适用于对移动性要求较高的会议场景 。